朱敦儒晚年归隐后,写下了一首养老词,饱含大智慧,读后受益一生

发布日期:2025-08-07 18:49    点击次数:185

朱敦儒出身官宦世家,家境优渥,性情却如璞玉般高洁。他虽身为布衣,却声名远播,引得朝野瞩目。

宋钦宗闻其名,召入京师欲授官职,这份旁人艳羡的帝王恩宠,他却淡然推辞:“麋鹿之性,自乐闲旷,爵禄非所愿也。” 言罢拂衣还山,将富贵名利视作过眼云烟。

离京途中,他填下《鹧鸪天・西都作》明志。

我是清都山水郎,天教分付与疏狂。曾批给雨支风券,累上留云借月章。

诗万首,酒千觞。几曾着眼看侯王?玉楼金阙慵归去,且插梅花醉洛阳。

笔锋落处,尽是对自由的酣畅宣言,少年意气如清风拂面,狂放得坦荡磊落。

可这般锋芒毕露的性情,终究抵不过岁月打磨。晚年的朱敦儒,笔下再无当年的疏狂,字里行间浸满无奈与自遣。下面这首《西江月》,尤为经典。

图片

《西江月》

朱敦儒〔宋代〕

日日深杯酒满,朝朝小圃花开。

自歌自舞自开怀,无拘无束无碍。

青史几番春梦,黄泉多少奇才。

不须计较与安排,领取而今现在。

这首词的大意是:

每天把大酒杯倒满酒,终日在鲜花盛开的小花圃里喝醉。

自己唱歌自己跳舞,自己乐得开怀大笑,最令人高兴的是没有牵挂没有羁绊。

一生中能有几回短暂的美丽的梦,多少奇人异士都不免归到黄泉。

人生不用计较太多,只要把现在的欢乐时光过好就行了。

这首词写作者晚年以诗、酒花为乐事的闲淡生活,用语浅自而意味悠远,流露出一种闲旷的情调。

图片

前两句描绘了词人每日饮酒自乐,小园中花儿常开的美景。这两句以日常生活的细节入手,展现了词人悠闲自得的生活状态。

三四句进一步表达了词人自我娱乐、无拘无束的心境,体现了其超脱世俗的精神追求。

三个“自”隔字重叠,着力突出自由自在、自得其乐的神态,自然地带出“无拘无碍”一句。

五六句词人笔锋一转,由眼前的欢愉转向对历史的沉思。这两句以“青史”与“黄泉”为对比,表达了词人对历史变迁、人生无常的感慨,以及对那些在历史长河中逝去的奇才的惋惜。

结尾两句词人再次回归现实,以豁达的态度面对人生,强调珍惜当下、享受生活的重要性。

活在当下,是老生常谈的话了,很多人都听厌了,所以听不到心窝子去。

然而对于很多年长的人来说,这话是深有体会的,毕竟只有真正经历过其间的人,才有资格说冷暖。

青春时追逐热闹如逐流萤,中年时被生计推着往前赶,辛酸藏在眼底。直到鬓角染霜,才慢慢卸下肩头的重负。

那些曾以为必须紧握的执念,渐渐在晚风里吹散;曾经渴求的波澜壮阔,反倒不如窗台上一缕阳光来得安稳。

年纪越长,越偏爱闲适雅淡的日子:煮茶时看水汽袅袅,翻书时听书页沙沙,侍弄花草时与露珠对望。

原来早一日明白,便早一日与生活和解,在平淡里咂摸出绵长的甜。

这份知足,从不是向岁月妥协,而是历经千帆后的通透 —— 知道此刻拥有的,便是最好的。

【声明】图源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,如涉及版权问题,请及时联系立即删除。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